随着今年冬天“厄尔尼诺事件”(El Nino)达到顶峰,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将是它的“姊妹”气候──“拉尼娜现象”(La Nina, 又称“反厄尔尼诺现象”),并成为下一个扭转天气、破坏农业大宗商品市场的元凶,投资者已然为此做好了准备。
据华尔街日报报道,近几周来,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政府预测人士说,目前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已经触顶,并随着东太平洋[-4.40% 资金 研报]表层海水水温的下降,2016年上半年该现象料将有所缓和。
不过,在12月初,今年的厄尔尼诺(强度为1997-1998年“超级厄尔尼诺”以来之最)已引起一些地方的表层海水水温上升了超过3.6华氏度,并导致棕榈油、糖类、牛奶等农业大宗商品价格反弹。
虽然概率并非百分之百,但常常是厄尔尼诺结束后、拉尼娜就接踵而至。这两种气候现象的特征刚好相反。
拉尼娜发生在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时期。偏东信风的加强会使得中部、东部太平洋水温下降,进而干扰全球的气候。衡量拉尼娜严重程度的指标是海水温度以及风型的变化。它通常会造成美国一些州及南美洲地区的气候比往常更加干旱,同时令澳大利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印尼、中美洲的诸多地区降雨量超过正常时期。它还会推高太平洋热带气旋出现的概率。
在2010年7月拉尼娜确认出现之后的12个月里,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hicago Board of Trade)小麦价格上涨了21%左右,大豆上涨了39%左右;纽约的基准糖期货合约价格飙升达67%。 |